打造社區

在仁人家園與同濟會的協助下,一個家庭打造新房子與新生活。

文/克帝斯.畢盧  |  圖/伊蓮.帕爾曼與葛瑞格.多蘭

每塊木板,每一面牆,茱莉亞與璜.波利亞夫婦在仁人家園的協助下打造房子。這個全球非營利住居組織致力於運用陌生人的善心,建造負擔得起的住房。

但在美國麻州丹佛斯市,要找到一塊屬於他們的天堂並不容易。

茱莉亞曾是個逃離丈夫虐待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從出生地波多黎各大老遠來到此地。透過親戚協助,茱莉亞與三個孩子離開波多黎各,在新英格蘭找尋新生活。

最後她碰到了璜.波利亞。兩人結婚,搬進一間公寓,擴增成七人家庭。經過一連串中介庇護所與暫時住居,感謝仁人家園北岸分會的協助,現在他們成了開心的有屋族。

「我從沒想過(這會發生),」茱莉亞說。「雖然經歷了人生非常痛苦的時刻,現在我很感恩。」

他們一度住在別人家中,等著移往另一處公寓。空間十分有限。

「孩子們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或者可以自行運用的環境。」她說。「現在他們可以邀請朋友到家裡來玩牌,吃飯,在客廳看電視。」

最受歡迎的地點是設有隔音牆的後院,隔音牆是牆板中間毫無空隙的高牆。對波利亞一家來說是件好事,因為患有自閉症的四歲兒子終於有個安全的遊戲空間。

四百小時

仁人家園要求申請人必須付出四百小時的相對「體力勞動」,這表示屋主必須投注自己的時間與勞力,參與建屋過程。根據仁人家園網站的說明,體力勞動「並不是支付房價,而是跟付出時間讓家庭擁屋夢想成真的志工們一起攜手努力的機會。」

當茱莉亞得知他們入選將獲得房屋,感到既興奮又緊張。她是一位全職媽媽,沒有蓋屋經驗,因此四百小時聽起來是個難以克服的障礙。

「他們說大家要花這麼多時間蓋房子,所以我很擔心。」她說。但她也說人們告訴她,「別擔心。別擔心。一切會順利的。」

當她想起過程時,聲音開始顫抖。

「所有志工聚集後,我看到大家開始工作,我就哭了。我簡直難以想像。」

看到志工日復一日前來協助,驚訝與感動的淚水滑下她的臉頰。

「人們為什麼願意如此積極地走出來幫助別人,做這麼美好的事?」茱莉亞問。

參與建屋過程的團體之一,正是同濟會。

隨時服務

當新英格蘭與百慕達區總會第九與十二分區共同舉行區總會長參訪時,並未舉辦傳統晚宴,反而是由十八個分會四十五位同濟會員共同協助建造波利亞一家人的房子。他們搬動土堆、園藝造景、油漆、清掃、安裝房屋外牆、裝設車棚並搭建不可或缺的後院圍牆。

「對好幾位同濟會員來說,這是他們首度參與仁人家園專案,」活動主辦人前副區總會長蓋拉.巴特列特說。「他們離開時已迫不及待想加入下一次蓋屋活動。」

丹佛斯同濟會同時為當地仁人家園分會募得美金一千一百元的善款。

「攜手合作並看到我們的影響力,是很重要的事,」前任區總會長艾利斯.丹諾菲亞說。「這樣的專案呼應了同濟宗旨,我們可以影響兒童的未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茱莉亞.波利亞見過許多志工,雖然無法想起哪些是同濟會員,但她想對所有同濟會員說:

「我過去不認識他們,現在也不記得他們的姓名,但我敬重他們每一位展現的人性光輝。」她說。

「當你經歷過某些經驗後,真的就會更珍惜也更瞭解。這讓我想起一句格言:團結力量大。攜手我們就能成功,每個人的參與帶來重大改變。」

「您為我們所作的付出,您所貢獻的雙手與時間,以及背後代表的犧牲,我表達感激的方式,就是好好照顧這幢房子,尊敬這幢房子。」

「少了像您這樣的人,這個世界將分崩離析。」茱莉亞說,「感謝,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