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蓋蒙古包

_DSC0182

在教室內外,蒙古教師都很獨特。

傑克布洛克利

普通的一天裡,五五學校的學生與教師可能都在嚎叫、嘶吼或喵喵叫,或者揉麵包、照顧香草植物與玉簪花。身為蒙古最大精神障礙兒童學校的校長,甘比列格.朱崙巴托鼓勵教職員開發創意的教學方式。因此,他們透過練習動物叫聲來作語言治療,並學習揉麵團與園藝等生活技能或職涯可能。

任何普通的一天中,五五學校的教職員就像多數普通教師一般不凡。教室外,好幾名老師是烏蘭巴托同濟會元,尋求創意的社區服務方式。例如,運用販售戲劇票券募得的資金,他們為有需要的家庭購買衣物、玩具、食物與衛生用品。

此外,他們還搭了一座蒙古包。

_DSC0204

蒙古包是圓頂帳篷的前身,為游牧民族設計使用的帳篷。蒙古包與圓頂帳篷最明顯的差異,在於蒙古包是微微突起的屋頂,以筆直的桿子,連結格子狀的牆壁。圓頂帳篷則有蒸汽彎曲的柱子,作為屋頂與牆壁的結構。

「祖父是六十九歲,跟十三歲的孫子屠格斯曼達克住在一起,孫子患有腦性麻痺」歐奇蘇仁.巴特曼達克說。「他們住在一頂下雨會漏水的蒙古包中。這座蒙古包需要拆開、清理,重新搭建。」

_DSC0185

他們家位在十四小區,蒙古首都的巴楊祖克區內的聚落,這個人口密集的區域內的炭爐造成冬季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他估計這座蒙古包約在六年前搭建。

一個炎熱乾燥的晴朗日子裡,一串汽車穿過這個聚落,留下棕色塵土痕跡。在一間廢棄鐵皮搭蓋的小屋轉彎,在一棟兩層樓、有玻璃窗的煤渣磚房前急轉彎。右轉再左轉,所到之處激起許多棕色塵土痕跡。

停在一處圍籬土地前,同濟會員扛起物資,包含毛氈、香皂、工具、水桶與水盆,魚貫穿過大門。屠格斯曼達克坐在拼湊輪椅上,以大大的笑容歡迎他們。蹣跚學步的妹妹皺著眉頭盯著陌生人,然後騎著三輪車,快速衝向附近的家中。她帶著另一個哥哥回來監看他們工作。

一名團員解開固定結構的皮帶。其他同濟會員則踏進低矮的門口入內,將臥榻、冰箱、地毯等幾乎每樣物品,搬到戶外清潔。由於附近沒有自來水,他們得經常跑到區域外取水,為快速髒污的水盆補充清水。

_DSC0322

不到十五分鐘,蒙古包的三層氈頂被掀開,露出骨架:最外層的漏水帆布與最內層的棉布牆被捨棄。只留下中間的羊毛格溫層,放在一旁再次利用。蒙古包的骨架也顯露了出來:

  • 喀那:圓形格子牆,可以捆紮起來方便運輸。
  • 烏尼:作為椽子的桿子,連結屋頂與牆壁。
  • 圖諾:屋頂,一個圓形、中間有洞的木圈,讓內部與爐火通風。
  • 巴格那:支持屋頂的兩根柱子。
  • 哈爾加:面南的低矮房門。

工作持續進行。首先將烏尼由圖諾的缺口中拔出,並脫離喀那。一位負責清潔的成員刷洗每支烏尼、圖諾以及巴格那,顯露出藍、橘、白、紅色的漩渦狀設計。他們把其他成員叫來欣賞過去被遮蔽的藝術。

「真美」其中一人嘆道。

不到一小時,工作團隊開始反轉過程,將桿子鎖進屋頂,增加新的內層棉布,上覆羊毛保溫層與新的橘色外帆布,最後以皮帶緊緊固定。同濟會員將清潔過後的家具送進帳內,連同新的輪椅、太陽眼鏡、衣物與其他給祖孫與附近家庭的禮物。

_DSC0473

經過一天在蒙古包中的辛苦工作,同濟會員還有一站要去(右)。一位五五學校的老師注意到有一位學生最近都沒來上課,發現他的祖母無力負擔控制昏厥症狀的藥物。她必須在藥物及照顧男孩與另外兩名孫子女之間選擇。同濟會員拜訪這個家庭,帶來衣物、食物、玩具及藥物。志工返回車輛時,校長把他們叫回來。他們圍成一大圈。看著每張臉,朱崙巴托讚美他們的工作。

「你們帶來改變,」她說,「同濟會是來幫助兒童,這正是我們今天所做的。我們會持續幫助有需要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