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點

Eleven year-old boy at home using a laptop at a kitchen table

從過度接收媒體訊息,到表現焦慮,今日的孩子壓力很大。

文/茱莉.沙特

本文是一系列探討現代兒童面臨壓力的第二篇文章。首篇文章「壓力測試」刊登於2018年3月國際同濟雜誌,探索壓力如何影響年輕人的腦部發展。您可在此點閱。

凱蒂.荷莉了解這個循環。每年秋天新學年開始之際,電話也開始響起:父母親開始為承受壓力的孩子尋求協助。

「一整個月,我的電話從沒停過。」荷莉是加州洛杉磯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快樂兒童手冊》一書作者。「壓力破表的不只是高中生,小學生也開始承受很大壓力。」

這是過去數十年來顯著成長的趨勢。英國倫敦皇家公共衛生學會也指出,過去25年中年輕人的焦慮與憂鬱比例成長了百分之七十。此一發展經常令成人感到不解,今日的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孩子如此焦慮?

「我從這一代父母口中反覆聽到的是『我也面對過,克服過,現在一切都很好』。」荷莉說,「但他們沒有考慮到1975年或1985年的生活與現在截然不同。」

現代生活為何讓我們的孩子如此焦慮;同樣重要地,我們能如何協助孩子?

事實上,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深植在童年經驗中。如同壓力源確實很早就形成,有效解方也是如此,就是遊戲。

不訝異地,今日的青少年也跟我們一樣受到相同壓力困擾:成就的壓力,瘋狂忙碌的學校行程,以及科技箝制。差別是,今日的孩子不像我們,他們從學齡前就開始面對這些壓力。在此階段,今日的孩子就開始接收到訊息:不能輸在人生的起跑點上。

「每個孩子都頂著壓力鍋,他們學到人生勝利組就是高成就者。」荷莉說,「因此而身心俱疲。」

父母親期待孩子幼兒園畢業時就能閱讀,課程結束後接著補習,以強化閱讀與數學能力。進入小學後呢?

「我們常看到三、四、五年級生,憂慮自己的成績是否足以進入大學,」加拿大溫哥華兒童及家庭治療師蜜雪兒.坎波利斯說。她的專書《壓力世代》正探討這個問題。

為了提高機會,孩子們承擔愈來愈多責任:音樂課、體育訓練、藝術課與課後輔導。

「他們一整天塞滿活動,」荷莉說,「我看診的孩子中,沒有人一整天(行程)是完全空下來的。」

當這些匆忙行程出現安靜一刻時,科技很快填上空白。雖然快速瀏覽Instagram挺解悶,但看到朋友高舉獎盃、贏得演奏比賽、或完成重要目標的照片,只會持續增加成就的壓力。

「他們看到其他青少年在做的事,感覺他們也需要跟進。」坎波利斯解釋。「但他們沒看到別人的困難、掙扎、焦慮、壓力及失眠的夜晚。他們只看到成功完美的形象。」

感謝我們全年無休的新聞輪播,他們也看到許多令人不安的事。今年二月一名青少年在佛羅里達高中持槍掃射,走廊上槍聲大作,遭射擊的學生在同學拍攝上傳的影片中恐懼尖叫。任何時刻,飛機失事,傳染病爆發,或世界衝突升高時,孩子們的手機就會閃現通知。

「事情發生的那一刻,我們獲得消息,也接收情緒。」荷莉說,「二十年前,我們的孩子並不會接觸到新聞中發生的每件事。今天他們卻面對這樣環境。恐懼的地景已經改變。」

這導致年輕族群一波新的分離焦慮。二十年前,荷莉一年裡只會碰到一、兩名孩子拒絕上學;今天則持續發生。

「很多人以為分離焦慮只會發生在嬰兒身上,長大就好了。但分離焦慮症不一樣。」荷莉說,「當你問一個患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最害怕的事,他們通常很擔心父母在上班路上去世。或擔心自己在學校中去世。這是對於死亡與失去很真實的恐懼。」

istock-690054016-e1521114204326

科技也導致更嚴重的折磨。「毒舌女」不再隨著學期結束而停止。網路霸凌透過社群媒體、電子郵件與簡訊,進入學生的家庭生活。英國皇家公衛研究學會發現,每十名青少年中有七名經歷網路霸凌。

「若孩子受到網路或社群媒體霸凌,由於形式公開,暴露在許多同儕面前,對孩子的情緒殺傷力極大。」坎波利斯說,「軟性霸凌的徵兆也透過社群媒體浮現,例如看到朋友們聚會,自己卻沒受邀參加。這類訊息強化孩子的無力感。」

但也有正面影響,不是嗎?在Twitter或Instagram上獲得許多讚賞,讓我們感到開心,不是嗎?然而…

「科技可以讓人高度上癮,」坎波利斯解釋。「當我們發布消息,獲得即刻(讚賞)的回應,則激化(大腦)獎勵中心的神經化學物質。今日的孩子高度無法專一。科技排擠掉對身心全面發展來說很重要的活動,包含面對面人際連結、出門去玩、體育活動等,同時也干預我們運作的能力。」

面對成就焦慮、過度繁忙的行程及科技困難的壓力三連發,如何反擊是我們的首要目標。關鍵之一在於過去曾是童年主要活動之一的遊戲。這裡指的,並非整天坐在電動遊戲機前。

溫哥華港區家庭諮商中心裡,坎波利斯擔任臨床主任,遊戲室中充滿各式兒童友善器材:扮裝遊戲用的衣服、繪畫器材、玩偶等。但小病人首次走進遊戲室治療時,坎波利斯通常聽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有電動玩具嗎?」

「當他們發現沒有時,經常不太會玩手邊的玩具。」她說。「我幾乎必須重新教育孩子們如何玩遊戲。這讓我很擔心。」

這是因為老式、未結構化的遊戲對孩子的發育很重要。

「這是良好發展的基礎,最終培育出較有抗壓性的生命。」位於加州卡梅爾山谷的國家遊戲中心創辦人史都華.布朗博士說。

這個非營利組織是遊戲研究的資訊交流站。布朗博士進入這個領域時,主要研究自殺的年輕男性,包含1966年大屠殺中,以德州高塔狙擊手聞名的查爾斯.惠特曼。

「殺人者與(控制組中)的對照者的遊戲歷史截然不同。」布朗說,「許多自殺者經常獨自生活、受到虐待或十分貧困,影響變因各式各樣。但若總結起來,都是少了透過遊戲豐富生命的機會。在至少半飽且不受壓力的前提下,若給孩子機會,他們就會想玩耍。如果不想玩耍,常表示在社會化、肢體協調或身體運作上,面臨相當困難。」

布朗研究的是極端案例;但根據專家指出,每個孩子,即便是雙親疼愛與生活安全穩定的孩子,都需要遊戲帶來的好處。

「若孩子一天中缺乏遊戲時間,將無法自由舒展。」坎波利斯說,「這是健康童年的必備要件。」

「自由、不受限、不拘泥的遊戲是讓孩子發展探索解決能力的最佳機會,例如解決衝突、擔憂與恐懼。」荷莉說,「他們會運用遊戲來解決害怕或討厭之事。」

例如,經常就醫的孩子可能會透過玩娃娃,想像一間醫生診療室或急診室,來處理他的經驗。若在家中遭遇困難的孩子,可能會以絨毛動物來模仿母子間的互動。

「(非結構化遊戲)協助孩子運用他們的想像力,讓他們能探索並表達自我。」坎波利斯說,「讓他們有機會代謝壓力及強烈的情緒。不單如此,遊戲也是一種賦權的方式。遊戲環境中,孩子得以擁有掌控權,特別是身處在處處受控的現實環境中。」

專家指出,遊戲有許多不同形式,端視孩子的需要與個性。有些孩子到戶外遊戲場、公園或後院與其他兒童自由玩耍,就能獲得許多益處。有些孩子則需要較安靜、思考性活動,例如寫故事、畫畫及做模型。

因此沒有一體適用的模式,也不需要進入青少年期後就停止。布朗補充。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遊戲方式,不論小學生或年紀更大的孩子。進入『遊戲狀態』才是關鍵,不論他們如何進入。一般來說,孩子玩得越多,表現越好,更能專心,韌性也更強。同時也較為滿足,不容易發怒。」

除非內容牽涉到電動遊戲,坎波利斯警告。

「電動遊戲啟動孩子的壓力反應,觸動交感神經系統,促進可體松、腎上腺素與壓力化學物質的反應。電動遊戲事實上對孩子的內臟系統造成壓力。使用科技時,我們確實需要戒慎恐懼,以免干預孩子的身心發展。」

除了這項限制外,遊戲可以隨著孩子喜好,盡情複雜或簡單地進行。家長也不須大肆花費,搜刮城裡的教育性玩具,或最新熱門玩具。

「你可以買下所有想要的炫目玩具,也可以讓整間遊戲室充滿玩具,但孩子們最喜歡的是紙箱與膠帶。」荷莉說,「他們喜歡創造自己的事物,喜歡建立自己的範圍與城堡,無中生有做出自己的東西。」

因此,即便困難,成人必須抗拒引導遊戲往特定方向。讓孩子測試自己的界線與限制,荷莉說。現在移除所有風險,事實上將導致未來更多壓力。

「我們都想知道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她說,「我們已經養出這個世代的孩子,會看著大人的眼睛說:『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得到。你覺得我可以嗎?』換作二十年前,他們就直接做了。現在我們有一群逃避風險的孩子。當大學高年級生到我門前哭訴再也無法承受時,我其實並不訝異。長期以來,有人為他們把路鋪得順遂,因此他們未曾受傷,從未失敗,也未掙扎過。一切都得來容易,直到他必須開始離家自立。」


 釋放壓力閥

消解孩子壓力的正向方法。

談到孩子與壓力,小煩惱常累積成大壓力。不論是同學調侃或老師失望的嘆息,都可能讓孩子感到壓力。「從他們上學的那一刻起,一整天可能累積20到50個小小壓力源。」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凱蒂.荷莉說。

好消息是,若  貴會推動青少年工作,可運用以下簡單工具,協助孩子釋放一些壓力:

  • 製作一張壓力量表。列印一張壓力量表,塗上由藍(代表冷靜)到紅(情緒破表)不同色階。詢問孩子哪個色階最能代表他當下的壓力狀態,以及緣由。「孩子並不真正理解壓力焦慮如何影響他們,」荷莉說,「因此這是一個幫助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壓力點的好方法。」
  • 加入肌肉放鬆練習。讓孩子先緊縮一組肌肉(肩膀、手臂、手掌或腳)10秒鐘,接著放鬆10秒。重複幾次,讓身心系統平穩下來。
  • 鼓勵感謝。邀請孩子寫下或說三件當天發生的好事。「當我們教孩子專注在順利且感到愉快的事情,」兒童家庭治療師蜜雪兒.坎波利斯說,「這可以鼓勵比較正面、具有抗壓性的思考。」
  • 正向的自言自語。「孩子們受到壓力時,常聽到他們自言自語:『我好笨』或『沒人喜歡我』。」坎波利斯說。「我們可以教孩子…改用比較自我鼓勵的話…『我好笨』可以變成『我知道很多事情,我真的很聰明』。」